来源:观新疆网易号

从传统能源资源大区到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从祖国边疆末梢到“一带一路”核心区、从传统的农牧业大区到新兴产业崛起之地……在广袤的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正砥砺奋进、向新而行,锻造潜力无限的发展新引擎,构筑畅联欧亚的发展新优势,书写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

观新疆·经济,发展的脉搏在这片土地上强劲跳动。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到创新驱动的深入推进,新疆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机遇,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观新疆·民生,人民幸福是新疆发展的根本追求。一项项惠民政策如冬日暖阳,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描绘出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

观新疆·文旅,融合共进的旋律在此激昂奏响。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壮美的自然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独特的民俗风情与现代的旅游服务相得益彰。新疆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观新疆·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守生态红线,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观新疆·改革,发展的密码藏在今日新疆每一个日新月异的变化里。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到产业改革的纵深推进,从科技创新的蓬勃兴起到体制机制的持续破局,这里处处彰显着深化改革、聚力发展的决心。

宏观着眼新疆,微观服务新疆,改革网将深入聚焦新疆各地在经济、民生、文旅、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展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为大众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

近年来,乌苏工业园区各企业紧抓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机遇,立足资源禀赋、落实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部署,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不断推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005年3月,乌苏工业园区设立;2014年,园区成功获评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两化”融合试验区;2023年,园区首次跨入自治区百亿园区行列,实现质和量的关键跃升。

“从昔日工业基础薄弱的土地,到跻身自治区百亿园区行列、乌苏工业园区的成长轨迹,也是新疆工业腾飞的生动缩影。”乌苏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娄德志说。

棉花纺织服装:从“棉资源”到“高附加值”的蝶变

作为新疆360万亩棉花资源转化的核心阵地,依托优质棉供应基地,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目前,乌苏市11家规上纺织企业完成了设备更新与技改。

其中,旭恒佳纺织2023年投入8000余万元,引进国内最先进精梳紧密赛络纺生产线,纺纱效率提升近50%;2025年启动的“年产20万锭高端混纺技改项目”填补了全地区混纺生产空白,实现“单一纺”到“棉纱+蚕茧丝+生物丝+粘胶混纺”的突破。

新疆丝锦丝绸纺织车间

新疆丝锦丝绸纺织建成全疆首个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项目,打通“种桑—养蚕—织绸”全链条,填补了新疆工业化养蚕与丝绸智能制造的产业空白;新润和纺织通过2025年技改,运营成本降低5%—8%、生产效率提升20%。

如今,园区纺织产品从32支以下低支纱升级至60支、100支高支纱,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与产品优等品率显著提升,真正实现“棉花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

智能装备制造:为棉花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以钵施然智能农机为代表的企业成为行业标杆,2023年至2025年,每年一批完全国产化的四行箱式采棉机从园区下线,经霍尔果斯口岸发往乌兹别克斯坦,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机装备的先进制造水平,更打造出中国制造的名片效应。”娄德志说。如今,园区智能农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农业生产,为全球农业高效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采棉机出口乌兹别克斯坦发车仪式

随着今年棉花采收季的临近,连日来,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驻乌兹别克斯坦的售后技术人员,在乌兹别克斯坦多个重要产棉区积极开展采棉机驾驶员培训工作,提升当地驾驶员的专业技能,确保采棉工作高效、顺利进行。

据悉,自2019年首台四行箱式采棉机出口以来,钵施然公司成功开拓中亚五国、埃及、巴西、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并在各区域同步搭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组建长期驻外的专业售后团队。为保障跨国服务高效推进,公司还针对性开展外语培训,全面提升售后人员的跨语言服务能力。

合成生物制造: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新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于2025年4月26日在塔城地区乌苏市挂牌成立,成为全国第四个合成生物产业集聚区。现有凯赛生物、乌苏啤酒、西域酒业、微酿酒业、紫域酒庄5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2015年1—8月实现产值11.11亿元,工业增加值3.46亿元。

新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揭牌仪式

“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成为园区发展的新亮点,凯赛生物(乌苏)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引领园区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深入探索,通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新型发酵技术生产生物基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系列产品。”娄德志说。

今年,已落地建设5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项目,标准化厂房已竣工,待生产设备安装完成后可投产达效;跟踪推进2个合成生物产业项目,已经完成项目选址,正在办理立项备案和编制可研报告;对接洽谈11个合成生物产业项目,已签订合作协议,正在办理公司注册和项目前期手续。

凯赛(乌苏)生物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梯度培育科技企业创新驱动强动能

健全培育机制,实施梯度培育,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梯次培育路径,实行梯次培育、挂图作战、动态管理,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的发展格局。

202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重新认证4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6家,加快了工业园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步伐。

 

乌苏开行首趟中欧(中亚)班列

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内外联通拓空间

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快速崛起,2024年9月,乌苏市纳入新疆中欧(中亚)班列图定路线发运站点;2025年1月,园区铁路专用线投入运营,实现“向西拓展外贸、向东深耕内贸”的双向布局。截至2025年8月,已发运国际国内货物4152车,带动乌苏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66.89%,打通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

 

如今,乌苏工业园区规划面积71.28平方公里,其中产城融合发展区规划面积27.08平方公里,合成生物集聚区规划面积30.53平方公里,商贸物流开发区规划面积13.67平方公里。“依托新疆自由贸易区、新疆合成生物产业集聚区、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三大战略平台,集聚工贸企业587家,构建起‘棉花纺织服装、智能装备制造、合成生物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娄德志说。(作者:张国辉,通讯员:毕雪丽)

 

 

责编:李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