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魅力紫亭

 在紫亭社区党金路党支部,有这样一位老党员,他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

 他历经沧桑,却初心如磐;他身患疾病,却冲锋在前。他,就是支部宣传委员巴依尔同志。

 他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奉献,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和为民情怀,如同一辆永不疲倦的“勒勒车”,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成为支部全体党员和社区群众心中一面鲜亮的旗帜。

军旅淬炼,铸就忠诚底色

1969年,年轻的巴依尔响应祖国号召,光荣入伍。七年的军旅生涯(1969-1976),是熔炉,更是课堂。在部队的大熔炉里,他锤炼了钢铁般的意志,养成了严谨务实的作风,更深刻理解了责任与担当。1973年,在军营中,他怀着对党的无限向往和忠诚,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听党话、跟党走”成为他毕生不渝的信念。1976年退伍时,他已是一名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优秀战士和党员。

扎根基层,深耕为民沃土

 脱下军装,巴依尔同志没有留恋城市的繁华,毅然返回家乡,将满腔热血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他先后担任过村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也在乡政府、县残联担任驾驶员岗位。

 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担任村支书,他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作为驾驶员,他是保障工作运转的“螺丝钉”。

 他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到了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

退休不退志,余热映初心

       退休,对巴依尔同志而言,只是工作岗位的转换,绝不是党员身份的褪色和奉献脚步的停歇。他欣然接受支部的信任,担任宣传委员。他积极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结合牧区实际和自身经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将党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支部党员和身边群众,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巴依尔同志将1000元人民币交到社区。他说:“对自己需要严格要求,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但对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我们要善待、厚待,这是我们退伍老兵一直坚持的观点。”他一句句真诚又朴实的话语让社区工作人员无比感动。

 更为感人的是,他始终心系草原,情牵牧民。深知牧业生产的艰辛,每年一到牧民忙碌的季节——无论是拉运饲草、保障生活用水,还是抓绒、剪羊毛、接羔保育的关键时节,巴依尔同志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需要帮助的牧户身边。

  他开着自己的车,搭上自己的力气,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牧民们义务帮忙。沉重的草捆、清澈的泉水、温顺的羊群、新生的羔羊,都见证着他默默无闻的付出。这份坚持,无关名利,只因他那颗始终与牧民群众紧紧相连的赤子之心。他常说:“我是党员,也是牧民的儿子,能帮上忙,心里踏实。”

病痛难阻赤子心,榜样力量放光芒

 长期超负荷的劳作,即使是铁打的身体也难以承受,更何况巴依尔同志还曾接受过心脏搭桥手术。近日,刚从繁忙的牧业生产一线下来,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他就累倒了。病床上的他,牵挂着支部的工作,惦记着牧民的收成。这份“忘我”与“牵挂”,正是他共产党员本色的最真实写照。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党员的先进性不在于豪言壮语,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巴依尔同志的一生,是忠诚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从军旅报国到建设家乡,从在职奉献到退休服务,岗位在变,环境在变,但他对党的赤胆忠心、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从未改变。他以一名普通党员的朴素情怀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就像草原上那坚韧不拔的“红柳”,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他更像牧民心中那辆最可靠的“勒勒车”,承载着党的关怀与温暖,驶向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让我们向巴依尔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学习他退休不退志、余热再生辉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不畏艰难、乐于助人的奋斗精神。

 他的事迹,必将激励紫亭社区党金路党支部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不断砥砺前行,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责编:李佳阳